川建建發〔2017〕259號
各市、州及擴權試點縣(市)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
現將《四川省建筑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2017年4月21日
四川省建筑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一、發展現狀和面臨形勢
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的物質生產部門,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省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也是我省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十二五”以來,四川建筑業伴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不斷提升,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作用日益增強,在國內外經濟環境錯綜復雜,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形勢下,保持了穩中求進的態勢,對穩增長、保就業,特別是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統籌城鄉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發展成就
“十二五”期間,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省建筑業得到穩步發展,支柱地位更加突出。一是加快建筑業發展已成共識。近年來,全省努力營造行業發展良好環境,加大推進建筑業發展工作力度,特別是 2014 年省政府召開了全省建筑業發展推進工作會并出臺了《關于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的意見》,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建筑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宣傳,各級黨委、政府重視,全社會對建筑業發展重要性的認識普遍提高,建筑業已成為地區經濟發展和農村轉移人口就業的重
要動力和有效途徑。二是對穩增長、保就業貢獻突出。“十二五”期間全省累計完成建筑業總產值35792.69 億元,年均遞增15.85%,比“十一五”期間增長 153.9%,累計完成建筑業增加值9927.06,年均遞增 10.96%,比“十一五”期間增長 120.63%,占全省 GDP 比重連續保持在 7%以上,排在制造業、農業之后,位列第三;累計繳納地稅總額 1513.6 億元,占全省地稅收入連續保持在 14%以上;建筑業從業人員突破 500 萬人,其中 80%左右是農村轉移勞動力,五年成建制輸出勞務近 600 萬人。各項經濟技術指標排名全國第七,西部第一,為全省經濟發展和地方財政收入,特別是吸納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就業,促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等做出了重要貢獻。三是工程建設成績斐然。完成了向家壩電站、雅西高速公路、成都雙流機場 T2 航站樓、成都地鐵等一系列科技含量高、使用要求高、施工難度大的重大工程,對我省基礎設施體系的完善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有力促進了蘆山地震、康定地震災區住房、基礎設施和城鎮體系重建,為災區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恢復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四是加強服務,幫助指導企業提升資質等級。近年來,我省積極推動建筑業資質結構調整,支持生產經營狀況和社會信譽好的骨干優勢企業申報住房城鄉建設部審批的高等級資質。“十二五”期間新增特級施工總承包企業 3 家,新增一級施工總承包企業和勘察設計甲級企業 339 家、專業承包一級企業 236 家。全省年產值超過 10 億元和 50 億元的建筑業企業分別達到 114家和 12 家,年產值超過 100 億元的建筑業企業達到 8 家。五是省外海外市場開拓有進展。我省把“走出去”作為建筑業發展的重要支點,支持和鼓勵有實力的企業開拓省外和海外市場,加強與有關省區的溝通,建立互動交流機制,為企業向外開拓提供實實在在的支
持。省住建廳與商務廳聯合簽署框架協議,合力助推我省建筑業企業進軍海外市場。我省建筑業企業工程項目已遍及全國三十一個省市及中東、北非、東南亞等 30 多個國家和地區。“十二五”期間累計完成省外建筑業產值 7648.95億元,年均增長 10.3%;完成海外產值超過 298 億美元。六是建筑業轉型升級穩步推進。省政府出臺了《關于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省住建廳等七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鋼結構應用與發展的實施意見》,確定成都、樂山、廣
安、西昌和眉山為試點市,在新建政府投資工程和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應用,取得初步成效。全省已建成 5 個(PC)結構生產基地,可形成年生產部品部件 127 萬立方米,可提供預制裝配 30%率的裝配建筑房屋面積 700 萬平方米;已建成鋼結構生產基地 10 余個,可年生產構件 80.5 萬噸;裝配式(PC)結構示范項目 23 個,建筑面積 163.8 萬平方米;鋼結構示范項目 40 余個,建筑面積81.7 萬平方米。七是建筑節能深入實施。“十二五”期間新增節能建筑面積 7.37 億平方米,全省滿足 50%節能率房屋建筑面積約占全省城鎮總建筑面積的51.4%。新建綠色建筑面積共計 4800 萬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完成 280 平方米,公共建筑節能改造完成 550 萬平方米。全省太陽能利用完成面積共 415 萬平方米,年常規能源替代量 8300 噸標準煤;地源熱泵完成面積 160 萬平方米,年常規能源替代量 14400 噸標準煤。共有 12 個項目獲得了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項目,有 8 個城市獲得了國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5 個城市獲得了省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八是人才隊伍建設成效明顯。我省住房城鄉建設系統把加快人才培養作為一項緊迫任務,采取多種形式為行業發展培養人才。“十二五”期間全省新增一級注冊建造師 14218 人,新增二級注冊建造師118280 人,新增注冊建筑師、注冊勘察設計工程師3204 人,職業技能鑒定合格 60 余萬人,進一步改善了我省建筑業專業人員隊伍嚴重不足的狀況,極大地充實了施工現場管理和技術工人隊伍。九是加快建筑市場法規和監管體系建設,維護建筑業健康發展。制定了《四川省住房城鄉建設領域企業動態核查辦法》和《省外建筑企業入川承攬業務監督管理辦法》,重新修訂了《四川省建筑市場責任主體不良行為記錄管理辦法》和《四川省建筑施工企業重點監督管理辦法》。通過加強年度動態核查、現場抽查、巡查等,重點打擊無資質或超越資質范圍承攬工程,違法分包、轉包工程以及違反工程質量安全條例等違法違規行為,清出了 2168 家企業,為我省建筑業健康有序發展營造良好氛圍。十是推進建筑市場信息化建設。制定了《四川省房屋建筑與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管理基礎數據標準》等 3 項建筑市場信息化建設地方標準,建立了四川省住房城鄉建設行業從業企業數據庫、從業人員數據庫、工程項目數據庫和誠信數據庫。2014年,四川省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信息一體化工作平臺實現與住房城鄉建設部全國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信息系統中央數據庫實時對接,在全國第一個建成省級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信息一體化工作平臺。通過對各類企業和從業人員的不良行為予以記錄和公布,初步實現了我省工程項目從程序監管向過程監管、現場監管的轉變。十一是工程質量水平穩步提升。加大了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力度,初步建立了四川省工程建設標準體系。建筑工程報建項目質量安全監督到位率和工程質量合格率均達 100%,無重大質量安全責任事故發生。“十二五”期間共有 30 個工程獲得魯班獎,79 個工程獲得國家優質工程獎,1032個工程獲得天府杯。
(二)主要問題和面臨形勢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省建筑業整體競爭力已位居全國十強。但與建筑強省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我省建筑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明顯滯后,可持續發展動力嚴重不足。 一是建筑業發展方式粗放,資源、能源利用率低,利潤薄,效益低,發展質量不高;二是建筑業發展很大程度上仍依賴于高速增長的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化、信息化、標準化水平偏低,管理手段落后;三是建筑業企業資質等級低,專業結構不合理,行業整體競爭力偏弱;四是企業經營機制、管理方式和理念不適應發展需
要。大多數企業沒有或者沒完全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缺乏長遠發展規劃,對科技創新、技術進步不夠重視,不重視人才儲備培養,核心競爭力弱;五是市場行為不規范,誠信體系尚待完善。虛假投標、圍標串標、違法發包、工程轉包、違法分包以及不誠信問題不同程度存在,既擾亂了正常的建筑市場秩序,更嚴重危及工
程質量安全;六是企業資金實力和融資能力不足。我省建筑施工企業已經完成資本市場融資的非常少,無法適應目前建筑市場大量采用 BT、BOT、PPP 等資本運營模式,建筑工程承包商從單純承擔施工任務向資本經營方向發展艱難;七是人才隊伍不足,缺乏發展后勁。我省建筑業人才總量不足,配置不盡合理,眾多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注冊執業技術人員、中級以上職稱專業技術人員和一線高中級技術工人嚴重不足。“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調結構”的關鍵時期。隨著我國宏觀經濟穩定增長,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基本建設規模仍將持續增長,建筑業仍將繼續保持上升勢頭。 “十三五”時期仍然是我省建筑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與此同時,我省建筑業也面臨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建筑業產值增速下降,建筑市場進一步開放,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等嚴峻形勢。2014年省政府出臺《關于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的意見》,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我省建筑業發展的總體思路、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要求推動建筑業在發展中促轉型、在轉型中謀發展,努力抓好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精心培育優勢市場主體、全方位拓展和搶占建筑市場、切實加強對建筑業轉型升級服務四個方面的重點工作,為進一步加快我省建筑業轉型升級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
二、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建筑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更加突出建筑經濟發展質量,改進經營管理方式,提高產業集中度,把建筑業打造成為技術先進的現代產業、節能減排的綠色產業和帶動力強的支柱產業。
(二)目標任務。到 2020 年,全省建筑業總產值達到 12800億元,年均增速均達到 8%,建筑業增加值超過 2900 億元,年均增速均達到 7%,進入建筑業強省行列;到 2020 年,建筑業海外總產值達到 70 億美元,年均增速達到 8%,“十三五”期間完成海外產值突破 300 億美元;全省特級資質建筑業企業 25 家以上,年產值 1000 億元以上企業 1 家,年產值 500 億元以上企業 5 家,300 億元以上企業 10 家,100億元以上企業超過 15 家;四川建筑業企業在省外海外產值占全省建筑業總產值的比例達到 30%以上;建筑從業人員達到 600 萬人;新建建筑 30%實行裝配式,裝配率達到 30%以上。
三、主要任務及政策措施
(一)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1.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一是鼓勵企業通過改組、聯合、兼并、股份合作等形式做大做強,加快培育一批資產規模大、經濟效益好、管理水平高、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二是支持企業提高競爭力,加強分類指導,整合各種資源,支持骨干企業和成長性企業發展,在企業資質晉級、增項等方面予以重點扶持。三是進一步拓展非公有制建筑企業發展空間,落實國家和省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注重引進民營資本,建筑施工、勘察設計企業要加快產權民營化步伐,在建筑業中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支持混合所有制發展,增添產業發展的活力和動力,清理限制和束縛民營企業發展的門檻和不合理條件,消除各種隱性壁壘和壟斷。四是加快提升建筑業企業在交通、水利、電力、市政、城市軌道、鐵路等基礎設施領域的設計施工能力;鼓勵企業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加強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和裝配式建筑等方面的專項技術儲備及推廣應用,積極向上下游產業拓展業務,向產業鏈高端延伸,全力開辟新的發展空間。
2.積極推行工程總承包。積極探索推動施工總承包向工程總承包轉變,形成設計、采購、施工、試車一條龍的工程總承包服務能力。制定出臺適應工程總承包模式的配套政策措施,并適時在政府投資的工程項目中推行工程總承包。政府投資工程項目原則上應實行工程總承包。工程總承包企業可以依據合同約定自主選擇施工分包商,并對工程質量、安全、進度、造價負總責。支持大型設計、施工企業通過調整組織機構、健全管理體系,加強人才培養,向具有工程設計、采購、施工和融資能力的工程公司發展。
3.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的決策部署,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加大政策的落實力度,促進我省建筑業加快轉變生產方式,全面提高建筑質量、效益和施工效率。抓緊研究和推廣適合四川特點的裝配式建筑標準體系、技術體系和質量監管體系,編制裝配式建筑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和造價計價依據。鼓勵科研、設計、部品部件生產、施工等單位建立產業聯盟,引導企業發展裝配式建筑。堅持示范引領,扎實推進成都、樂山、廣安、眉山、西昌五個建筑產業現代化試點市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同時抓好瀘州、德陽、內江、攀枝花、廣元等建筑強市積極制訂政策和籌劃基地建設,逐步在地級城市規劃區內全面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大力支持本省企業轉型和實施技術改造,增加產品種類,擴大生產能力。實施“引進”戰略,圍繞發展裝配式建筑上下游產業鏈招大引強,積極引進實力雄厚的企業集團和龍頭企業,開展投資和合作。建成 20 個裝配式建筑生產基地,并形成年生產混凝土部品部件 200 萬立方米能力和年 100 萬噸鋼結構構件生產能力。積極推進我省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帶動我省工業、建筑業和新的服務業發展,形成我省經濟新的增長點。
4.繼續推進建筑節能減排。嚴格履行節能減排責任,著力抓好設計、施工階段執行節能標準的監管,鼓勵采用先進的節能減排技術和材料,降低碳排放量大的建材產品使用,逐步提高綠色建材使用比例。推動建筑垃圾有效處理和再利用,控制建筑過程噪聲、水污染,降低建筑物建造過程對環境的不良影響。到“十三五”期末,城鎮新建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執行率達到 100%,新建及改擴建的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效測評標識率達到100%,政府投資或使用財政資金的建設項目、各類示范性項目綠色建筑標準執行率達到 100%,新建房地產項目綠色建筑標準執行率達到 50%以上,綠色建材在新建建筑中應用比例達到 40%以上,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監測覆蓋率達到80%。完成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50 萬平方米,實施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達到 100 萬平方米,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面積 400 萬平方米,實現 3 個以上綠色生態城區建設。
5.大力發展工程中介服務企業。培育和完善建筑市場中介體系,進一步規范建筑市場中介機構,清理和廢除妨礙市場統一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行政壟斷,促進中介服務企業不斷降低服務成本、提高服務質量。
6.支持發展總部經濟區和建筑產業園區。有條件的地方建立具有區域特色的建筑產業園區,整合裝備制造、建材生產、設計咨詢、資金物流等要素,引導建筑業企業集聚發展,努力形成建筑經濟新的增長極。各地制定引導扶持政策,吸引和推動中央、外省大型建筑企業在我省設立總部,并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優先保障企業總部落戶所需的生產生活用地。
(二)提升企業綜合實力
1.加強科技創新及應用。一是加快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企業通過戰略合作、校企合作、技術轉讓、技術參股等方式,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鼓勵企業編制工程建設標準和施工工法,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和專有技術。二是積極推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鼓勵企業設立技術中心,大力促進釩鈦等戰略資源應用于建材行業,促進企業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形成產品標準,并加以推廣應用,并在政府采購中給予政策扶持。對認定為高新技術的企業,減按 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企業為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發生的符合稅法規定范圍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允許再按其當年研發費用實際發生額的 50%,直接抵扣當年的應納稅所得額。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 150%攤銷。三是全面提高行業信息化水平,加強引導,統籌規劃,分類指導,重點推進 BIM 技術應用。建立涵蓋設計、施工全過程的信息化標準體系,加快關鍵信息化標準的編制,促進行業信息共享。運用信息技術強化項目過程管理、企業集約化管理、協同工作,提高項目管理、設計、建造、工程咨詢服務等方面的信息化技術應用水平,促進行業管理的技術進步。
2.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一是進一步建立健全職稱評價體系,優化職稱申報制度,完善破格申報和評審的條件和方法,修訂完善建設工程職稱評價標準,形成有利于我省建筑業人才成長的政策環境。二是加大注冊執業人員誠信體系建設,建立完善執業人員誠信數據庫,嚴格落實注冊執業人員的法律責任,增強其執行法律法規、工程技術標準的自覺性,發揮其控制質量安全、規范市場行為中的獨立性及中堅作用。三是加強對建筑工程現場專業人員的培訓。扎實有序推進《建筑與市政工程現
場專業人員職業標準》的實施。四是大力開展建筑工人全員培訓,認真貫徹落實《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加強建筑工人職業培訓工作的指導意見》,創新培訓方式與考核評價方式,充分發揮建筑施工企業的主導作用,依托建筑工地農民工業余學校,深化產教融合,同時大力推進各類專業院校、培訓機構與施工企業合作,加快培養新型產業化工人。五是針對裝配式建筑發展需要,鼓勵院校和職業培訓機構改進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加快培養發展裝配式建筑的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產業工人隊伍,為發展裝配式建筑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六是切實抓好職工教育經費的落實,建筑企業應按職工工資總額的 2.5%足額提取職工教育經費,專款專用。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 2.5%的部分,可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超過部分,準予之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禁止在工程招投標中壓減職工教育經費。
3.創新經營管理模式。一是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完善企業產權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探索管理、技術、資本等要素參與收益分配的有效方式。二是改革建筑用工方式,建立施工總承包企業自有工人為骨干、專業承包企業自有工人為主體、臨時用工和勞務派遣為補充的用工方式。鼓勵建筑企業將一部分技能水平高的農民工轉化為自有工人,并通過招聘等方式,不斷擴大自有工人隊伍。
(三)積極拓展省外海外市場
1.抓住國家支持“一帶一路”建設、周邊國家和地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中非“三網一化”等重大戰略機遇,通過舉辦“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研討會和拓展海外市場的相關推介活動,大力拓展省外和海外市場。依托各級政府駐外辦事機構和駐外建筑業服務機構為推動我省建筑業企業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創造條件。支持鼓勵我省一級及以上資質建筑業企業、工程設計甲級企業申報對外承包工程資格和援外成套項目實施企業資格,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引導我省建筑業企業和工程設計企業與國內外房地產企業、礦產勘探開發企業合作,探索“以工程換資源”等方式開展對外工程承包。鼓勵本地企業與央企合作,乘船出海,引導經營范圍互補的建筑企業組成企業聯盟,抱團出海、集群式“走出去”,形成綜合競爭優勢。協調政策性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快推進外匯儲備多元化運用,加大對重大對外承包工程項目的支持力度,增加資金投入;為我省建筑業企業搭建更多的銀企平臺,加強銀企合作。
2.對開展對外承包工程業務的企業在評優晉級方面給予傾斜。在評選各類先進中,在同等條件下對在境外省外承包工程的企業、項目負責人和項目總監予以優先考慮。境外承包工程年完成營業額超5000 萬美元的企業,在資質升級和增項時予以支持。對境外從事工程經營管理的人員在職稱評定、執業資格認定等方面予以支持。
(四)提高市場監管水平
1.建立和健全建設市場信用體系。建立完善全省建筑市場監管和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并對接有關行業已有的信用管理體系,實現企業、人員和項目信息的公開、互通、互用和互認,積極推行將信用標引入工程招投標的制度改革。積極開展建筑市場主體和企業信用評價工作,加快建立健全建筑業企業信用評級制度與銀行授信、誠信獎懲相掛鉤的制度,加大檢查監督和失信懲處力度,促進建立“守信者受益,失信者懲處”的市場新機制,為我省建筑業的發展壯大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2.規范招投標和工程造價管理。一是按照國家關于規范招標投標有關要求,清理和修訂招投標政策文件,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落實項目業主負責制,建立企業信用與招投標掛鉤制度,積極推行將信用標引入工程招投標。推行電子招投標,遏制圍標串標,規范招投標行為,及時、依法嚴格查處不同渠道發現和舉報的招投標過程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健全優質優價、優質優先激勵機制,增強工程參建各方創優意識和積極性,進一步提高我省建設工程質量水平。對獲得“魯班獎”、“詹天佑
獎”、國家優質工程獎、“天府杯”獎和國家、省級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的企業,參加政府性投資工程項目的招投標,可作為加分項。二是建立健全統一規范的工程造價信息系統,逐步形成以市場為導向的工程造價機制。厘清政府和市場信息服務職責,推行工程造價信息服務改革,明確政府工程造價信息服務邊界及搭建服務平臺的方式和政策支撐,通過網絡發布工程造價信息。3.完善工程質量安全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政策法規和標準,依法規范市場主體行為。嚴格落實建筑工程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五方責任主體項目負責人質量終身責任追究制,強化建設單位的首要責任。實行安全生產“一票否決”制,積極推進安全生產動態監管和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督促企業建立自我約束和持續改進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強化施工圖審查、施工許可、竣工驗收制度,充分發揮工程監理和質量檢測作用,強化責任追究和處罰。繼續開展對施工企業和人員資質資格動態核查,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有效遏制違法發包、轉包、違法分包、掛靠及注冊人員出借證書等行為下大力氣抓好建筑市場和施工現場監管,強化對注冊執業人員監管,確保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
(五)優化建筑業發展環境
1.全面提高政務服務效能。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大幅減少審批事項、下放審批權限、簡化審批程序,進一步強化服務職能、拓展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效能,對涉及兩個以上部門審批的項目一律由政務服務中心實行并聯審批,把現有承諾辦理時限總體提速20%以上。
2.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建設開放有序,公平競爭的建筑市場,消除市場壁壘,打破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取消各地設置的企業信息重復登記、企業入庫等限制,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
3.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全面清理規范工程建設領域各類保證金,取消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保證金和不合理的收費;對有法律法規依據的保證金,嚴禁擅自提高數額,規范保證金的返還程序和時限;嚴禁各地、各部門未經許可違規新設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項目,推進保證金信息公開,建立舉報查處機制;大力支持和幫助建筑業企業運用銀行保函或工程信用擔保業務,減少以現金方式收取工程投標保證金、工程履約保證金、工程質量保證金,進一步減輕企業流動資金的負擔;治理規范各類涉企收費、評比達標表彰、向企業要求捐贈和贊助行為,控制各類涉企檢查行為。
4.維護從業人員合法權益。一是改革和完善勞務分包制度,將農民工工資與工程材料款分離,逐步實現農民工工資由總承包企業或專業承包企業直接發放。二是全面推行建筑勞務實名制管理,通過積極推行信息化管理等方式,將勞動者的基本身份信息、培訓和技能狀況、從業經歷和誠信信息等內容納入信息的共享和互通;建設單位應將建筑勞務實名制要求寫入招標文件和施工合同,由總承包單位(專業承包單位)匯總登記自有勞務人員和分包單位(含勞務分包)勞務人員并負總責;用工單位要依法與使用的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辦理社會保險等,切實保障勞動者權益;三是創新并建立建筑工人培訓的體制機制,搭建農民工接受技能培訓的各類平臺,提高農民工技能水平,推動建筑業農民工向現代產業工人轉變;四是推進職工誠信信息管理,對無故、惡意引發群體性事件的責任人,記錄其不良行為并予以通報。五是切實落實建設工程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同時結合建筑施工企業信用記錄情況,探索實行差異化管理,對存在不良行為的企業嚴格實行現金繳納工資保
證金。
5.營造良好的政策和市場環境。通過各種途徑和媒體加大宣傳,使全社會充分認識建筑業在農村人口轉移和就業、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積極協調相關部門減輕企業稅負;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規范招投標市場,治理虛假招標、串通投標、壓資質、壓工期、低價中標等突出問題。